胶体金的检测原理介绍
更新时间:2017-11-24 点击次数:7473
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有其*的优点。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在临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同时在流式、电镜、免疫、分子生物学以至生物芯片中都可能例用到。
胶体金是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金离子还原后聚合成的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它由一个基础的晶核(11个金原子形成的二十面体)和包围在外的双离子层构成(内层为负离子层AuCl2-,外层是带正电荷的H+)。由于静电作用,金颗粒之间相互排斥而悬浮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故称胶体金。 质量差的溶液烧制后,液面有漂浮物,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胶体金颗粒大小,决定了我们用肉眼观察到的胶体金溶液颜色,由红到紫色。
胶体金一般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会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一般称这种结合叫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它还可以与许多其它生物大分子结合,如SPA、PHA、ConA等。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反应,加上结合物的免疫和生物学特性,从而使胶体金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胶体金具有很高的动力学稳定性,在稳定因素不受破坏时自身凝聚极慢,可放置数年不发生凝聚。影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电解质、溶胶浓度、温度、非电解质等。金溶胶必须有少量电解质作稳定剂,但浓度不宜过高。高浓度亲水性非电解质能剥去胶粒外面的水化膜使其凝聚。少量的高分子物质促使溶胶凝聚,但一定量的高分子物质反而可增加溶胶稳定性,如蛋白质、葡萄糖、PEG20000等的加入有良好的稳定效果。